起因
起因:家里的娃时间概念差,钟表认知不够,没事干就看平板,现在各类AI编程工具火热,让普通人也有了可以尝试做一些小玩意儿的机会
目的:
没有抱着什么太大的幻想,就是跑通下小程序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踩下坑,娱乐为主,学习为主。
使用工具:
- IDE工具:
- windsurf为主(刚开始的时候是白嫖cursor 和windsurf,后面主要用winsurf,后面可以在展开聊下cursor和windsurf的对比)
- 微信开发者工具
- 辅助工具:
- 某国产原型设计工具,可通过文本需求,生成对应的UI设计参考
- Blow.new,提供页面布局方案
- vscode配合cline做一些辅助修正
- 豆包、deepseek、海螺AI等(基础问题问询,产品文档输出、遇到一些难以描述的需求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扩展和润色等等)、以及Felo.ai(报错信息查询等等,这是一家日本的AI搜索,吊打国内同类产品,后续有机会可以详细展开聊聊)
- 字节的即梦,我的图标设计师
大致过程:
- 刚开始其实是做的是web版的,指定的python,本来是想做成H5页面,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后面还是考虑直接上小程序
- 按照网上的一些教程和一些经验,结合我自己的使用过程,大致的套路如下:
- 提供思路,让大模型输出产品需求文档,存放在项目目录下
- 让windsurf理解需求,构建项目初始目录,创建README.md文件,并给出相应的优先级和开发计划。一步一步进行。
- 使用white模式,windsurf会全流程的帮我们按照计划进行,包括一些必要的环境的配置和需要引入的资源
- 打开微信开发者工具和windsurf,对比查看编译结果。我个人更倾向于,先从最简单的开始,能够在开发者工具上的模拟器可以尽早的看到页面呈现效果。
- 接下来便是一个页面一个功能的调试,遇到报错信息,丢给windsurf去排查问题
- 完成一个阶段性需求之后,记得立刻提交git,避免windsurf大刀阔斧的乱改。同时让他更新对应的Readme文档做好记录。
- 接下来便是无止尽的调试,遇到问题可以引入自己的思考,结合网上搜寻的信息,跟AI进行互动与讨论,也可以把官方文档丢给他反复进行确认。
- 模拟器调试完成之后,开始进行真机模拟调试,很多时候模拟器是OK的,真机调试会有各种问题。
- 当认为满足了基本的核心功能之后,接下来就是小程序的认证和提交,等待备案审核
一些坑
- 有些小程序开发平台的问题,windsurf不一定回答的很准确,因为小程序开发者工具已经改版多次,可能会遇到他回答的还是旧版的内容,导致无法按照他的指引找到对应的选项,所以需要结合外部搜索和官方文档去共同排查问题
- windsurf还是存在一些稳定性的问题,不止一次假死,例如他前段时间新出的图片上传识别的功能,一上传就挂掉,吓得我不敢用了,转而求其次,在项目目录创建对应的UI设计稿,让他去目录里面读图(最开始的windsurf版本还是不知支持直接读图的,需要通过一些外网的图床做链接做中转)
- 微信平台,认证需要收费,提交材料之后会有代理公司打电话过来合适,最好提前做下官方文档的阅读,尽量一次性通过。
- 对小程序的限制蛮多,包大小啊、域名限制等等各种,通通踩了一遍。
- 总是在推荐小程序的云开发,里面包含云存储、云函数等等等,首月免费,次月开始付费,有时候有些方案行不通,或者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只有妥协一下。
- 尤其注意分享,若想要微信小程序具备能够分享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是需要有单独的代码的,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微信小程序具备能够分享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的必要工序 - 有些问题,以我的能力,实在是难以排查,反复询问核对了很多次还是没有结果,这个时候需要果断的回退版本,重新开始。
- 有些报错信息不影响赢小程序的运行或者使用,可以酌情忽略。
- 有些问题的排查,可以指定git ID 让他通过比对的方式排查问题
最后在介绍下开发的成果
儿童时钟学习:一款面向幼儿的时钟学习,快速认识钟表的小程序,支持练习模式和测试模式
- 练习模式
- 练习模式是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儿童可以通过操作和听读时间来熟悉时钟,支持拖动时针和分针来调整时间,可选择是否显示辅助刻度
- 时间调整:
- 随机时间生成:点击按钮随机生成一个时间
- 手动调整:可以通过拖动时针和分针来设置任意时间
- 语音播报:
- 点击发音按钮播放当前时间的语音
- 测试模式
- 测试模式用于检验儿童对时间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种难度
- 点击难度按钮可以随机展示一个与当前难度匹配的时间
- 提交答案后即可获得鼓励性语音反馈,答对加分、答错或播放正确时间
欢迎家里适龄儿童的多来体验
接下来
根据反馈,做核心功能的优化以及二阶段的开发
尝试更好的UI设计风格
…
评论记录:
回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