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 热门 推荐

  • 首页
  • 最新
  • 热门
  • 推荐

【大模型科普】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一文读懂大模型)

  • 25-03-05 14:02
  • 3586
  • 12599
blog.csdn.n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者主页】Francek Chen
【专栏介绍】 ⌈ ⌈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 ⌋ ⌋ ⌋ 人工智能(AI)通过算法模拟人类智能,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驱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智能化。大模型是千亿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如ChatGPT),经海量数据训练后能完成文本生成、图像创作等复杂任务,显著提升效率,但面临算力消耗、数据偏见等挑战。当前正加速与教育、科研融合,未来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大模型的概念
    • 二、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 三、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
    • 四、大模型产品
      • (一)国外的大模型产品
      • (二)国内的大模型产品
    • 五、大模型的基本原理
    • 六、大模型的特点
    • 七、大模型的分类
    • 八、大模型的应用领域
    • 九、大模型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 (一)大模型对工作的影响
      • (二)大模型对生活的影响
    • 十、本地部署大模型
    • 十一、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
    • 小结


前言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大模型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在科技的天幕上强势崛起,迅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成为科技领域一颗耀眼的焦点。从最初的理论探索与初步尝试,到如今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渗透与深度应用,大模型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态势,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大模型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里程碑式的成就,更是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速科技创新步伐的关键力量。它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深度的学习算法、高度的泛化性能以及卓越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

本文将深入剖析大模型的核心概念,揭开其神秘面纱;详细阐述其原理特点,揭示其内在逻辑与运作机制;并通过丰富多元的应用实践案例,生动展现大模型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教育娱乐等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与显著成效。旨在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一前沿技术,明晰大模型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未来世界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借助大模型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迈向新的高度。无论是优化政府决策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还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模型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大模型的广阔天地,开创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美好的未来。

一、大模型的概念

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具有海量参数、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处理和生成多种类型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通常说的大模型的“大”的特点体现在:参数数量庞大、训练数据量大、计算资源需求高。2020年,OpenAI公司推出了GPT-3,模型参数规模达到了1750亿,2023年3月发布的GPT-4的参数规模是GPT-3的10倍以上,达到1.8万亿,2021年11月阿里推出的M6模型的参数量达10万亿。

大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旨在提供更强大、更准确的模型性能,以应对更复杂、更庞大的数据集或任务。大模型通常能够学习到更细微的模式和规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 上下文理解能力:大模型具有更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意和语境。这使得它们能够产生更准确、更连贯的回答。
  • 语言生成能力:大模型可以生成更自然、更流利的语言,减少了生成输出时呈现的错误或令人困惑的问题。
  • 学习能力强:大模型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模式来提供更精准的答案和预测。这使得它们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新的场景时表现更加出色。
  • 可迁移性高: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在不同的任务和领域中迁移和应用。这意味着一次训练就可以将模型应用于多种任务,无需重新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大模型的概念

二、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大模型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沉淀期和爆发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大模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1. 萌芽期(1950-2005)

这是一个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为代表的传统神经网络模型阶段。

1956年,从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开始,AI发展由最开始基于小规模专家知识逐步发展为基于机器学习;1980年,卷积神经网络的雏形CNN诞生;1998年,现代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LeNet-5诞生,机器学习方法由早期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模型,变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为自然语言生成、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后续深度学习框架的迭代及大模型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 沉淀期(2006-2019)

这是一个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全新神经网络模型阶段。

2013年,自然语言处理模型 Word2Vec诞生,首次提出将单词转换为向量的“词向量模型”,以便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本数据。2014年,被誉为21世纪最强大算法模型之一的对抗式生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诞生,标志着深度学习进入了生成模型研究的新阶段。

2017年,Google颠覆性地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结构——Transformer架构,奠定了大模型预训练算法架构的基础。2018年,OpenAI基于Transformer架构发布了GPT-1大模型,意味着预训练大模型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主流,其中,GPT的英文全称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可用数据来训练的、文本生成的深度学习模型。2019年,OpenAI发布了GPT-2。

3. 爆发期(2020-至今)

这是一个以ChatGPT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阶段。

2020年6月,OpenAI公司推出了GPT-3,模型参数规模达到了1750亿,成为当时最大的语言模型,并且在零样本学习任务上实现了巨大性能提升。随后,更多策略如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代码预训练、指令微调等开始出现,被用于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任务泛化。

2022年11月,搭载了GPT3.5的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横空出世,凭借逼真的自然语言交互与多场景内容生成能力,迅速引爆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使得大模型的概念迅速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OpenAI在2023年3月发布了GPT-4,它是一个多模态大模型(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生成文本)。相比上一代的GPT-3,GPT-4可以更准确地解决难题,具有更广泛的常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年12月,谷歌发布大模型Gemini,它可以同时识别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代码五种类型信息,还可以理解并生成主流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的高质量代码,并拥有全面的安全性评估。2024年12月,DeepSeek迅速崛起,震撼全球,使得人工智能进入“普惠”时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OpenAI GPT-4

三、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

人工智能包含了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包含了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其中一种模型是预训练模型,预训练模型包含了预训练大模型(可以简称为“大模型”),预训练大模型包含了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可以简称为“大语言模型”),预训练大语言模型的典型代表包括OpenAI的GPT和百度的文心ERNIE,ChatGPT是基于GPT开发的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是基于文心ERNIE开发的大模型产品。关系如图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

四、大模型产品

(一)国外的大模型产品

1. ChatGPT

ChatGPT是一种由OpenAI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它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经过大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成,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语言,并具备回答问题、生成文本、语言翻译等多种功能。

ChatGPT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客服、问答系统、对话生成、文本生成等领域。它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能够回答各种问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与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具备更强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更自然地与人类交流,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领域和场景。ChatGPT的训练数据来自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因此,它能够涵盖多种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

2. Gemini

Gemini是谷歌发布的大模型,它能够同时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和任务,覆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个领域。Gemini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将多模态编码器和多模态解码器两个主要组件结合在一起,以提供最佳结果。

Gemini包括三种不同规模的模型:Gemini Ultra、Gemini Pro和Gemini Nano,适用于不同任务和设备。2023年12月6日,Gemini的初始版本已在Bard中提供,开发人员版本可通过Google Cloud的API获得。Gemini可以应用于Bard和Pixel 8 Pro智能手机。Gemini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问题回答、摘要生成、翻译、字幕生成、情感分析等任务。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黑箱性质,Gemini的可解释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3. Sora

2024年2月16日,OpenAI再次震撼全球科技界,发布了名为Sora的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只需输入文本就能自动生成视频。这一技术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在视频生成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未来影响的深刻思考。随着Sora的发布,人工智能似乎正式踏入了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时代。

AGI是指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各种智能活动的机器智能,包括理解语言、识别图像、进行复杂推理等。Sora大模型能够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并且视频中包含了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这种能力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像或文本生成,开始触及到视频这一更加复杂和动态的媒介。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在处理静态信息上越来越强大,而且在动态内容的创造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图5是Sora根据文本自动生成的视频画面,一位戴着墨镜、穿着皮衣的时尚女子走在雨后夜晚的东京市区街道上,抹了鲜艳唇彩的唇角微微翘起,即便带着墨镜也能看到她的微笑,地面的积水映出了她的身影和灯红酒绿的霓虹灯,热闹非凡的唐人街正在进行舞龙表演,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都聚焦在跃动的彩龙身上,整个环境的喜庆氛围仿佛令人身临其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Sora生成视频画面

4. OpenAI o3

2024年12月20日,OpenAI发布推理模型o3,无论在软件工程、编写代码,还是竞赛数学、掌握人类博士级别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力方面,o3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进展。o3模型基于先进的深度学习架构,尤其是Transformer网络结构,能够进行更为复杂和精确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以下是o3模型的几个核心特点和应用领域。

  • 技术架构:o3大模型依旧基于Transformer架构,这是现代大多数语言模型的核心。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捕捉长程依赖关系,使得o3在理解和生成语言时表现更加优异。与前代模型相比,o3模型通过增加参数量、改进训练方法和优化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了处理能力。
  • 多模态能力:o3不仅能处理文本输入,还支持多模态任务,即同时理解和生成文本、图片、语音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使得o3模型在许多应用场景中都能够提供更高效、准确的服务。比如,o3可以通过分析图片内容生成描述,也能通过对话与用户互动,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 自我学习与优化:o3在自我学习和优化方面做出了突破,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表现。通过强化学习(RLHF)等技术,o3能够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调整其回答策略,逐步提高对话质量和任务执行能力。这一特点使得o3比传统的静态模型更具灵活性。
  • 广泛的应用场景:o3模型具备多种用途,可以应用于从自动翻译、文本生成、信息摘要到智能问答、虚拟助手等多个领域。它在自然语言理解(NLU)和自然语言生成(NLG)方面都表现出色,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减轻员工负担,甚至在一些创意工作中辅助人类,如自动化内容创作、代码生成等。

(二)国内的大模型产品

表1 2025年1月国内大模型排行榜
大模型图标指标排名网页链接
DeepSeek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能力测评第一https://www.deepseek.com/
豆包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用户数量第一https://www.doubao.com/chat/
Kimi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文本处理第一https://kimi.moonshot.cn/
即梦AI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作图能力第一https://jimeng.jianying.com/
通义万相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视频生成第一https://tongyi.aliyun.com/
智谱清言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文档归纳第一https://chatglm.cn/

1. DeepSeek(深度求索)

2024年12月26日,杭州一家名为“深度求索”(DeepSeek)的中国初创公司,发布了全新一代大模型DeepSeek-V3。在多个基准测试中,DeepSeek-V3的性能均超越了其他开源模型,甚至与顶尖的闭源大模型GPT-4o不相上下,尤其在数学推理上,DeepSeek-V3更是遥遥领先。DeepSeek-V3以多项开创性技术,大幅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和训练效率。DeepSeek-V3在性能比肩GPT-4o的同时,研发却只花了558万美元,训练成本不到后者的二十分之一。因为表现太过优越,DeepSeek在硅谷被誉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R1正式发布,拥有卓越的性能,在数学、代码和推理任务上可与OpenAI o1媲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

2. 通义千问

通义千问是阿里云推出的一个超大规模的语言模型,它具备多轮对话、文案创作、逻辑推理、多模态理解、多语言支持的能力。通义千问这个名字有“通义”和“千问”两层含义,“通义”表示这个模型能够理解各种语言的含义,“千问”则表示这个模型能够回答各种问题。通义千问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具备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它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能够生成自然语言文本。

同时,通义千问还具备多模态理解能力,能够处理图像、音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通义千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移动应用等多个领域。它可以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帮助用户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同时,通义千问还可以与各种设备和应用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通义千问×阿里云

3. 字节跳动豆包

豆包是字节跳动基于云雀模型开发的 AI,能理解你的需求并生成高质量回应。它知识储备丰富,涵盖历史、科学、技术等众多领域,无论是日常问题咨询,还是深入学术探讨,都能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同时,具备出色的文本创作能力,能撰写故事、诗歌、文案等各类体裁。并且擅长语言交互,交流自然流畅,就像身边的知心伙伴,耐心倾听并给予恰当反馈。

4. 文心一言

文心一言是由百度研发的知识增强大模型,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高效便捷地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文心一言基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文心知识增强大模型,持续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具备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的技术特色。文心一言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移动应用等领域。它可以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帮助用户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文心一言新闻发布会

五、大模型的基本原理

大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这种架构是一种专门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编码-解码器”架构。在训练过程中,大模型将输入的单词以向量的形式传递给神经网络,然后通过网络的编码解码以及自注意力机制,建立起每个单词之间联系的权重。大模型的核心能力在于将输入的每句话中的每个单词与已经编码在模型中的单词进行相关性的计算,并把相关性又编码叠加在每个单词中。这样,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文本,同时还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9 大模型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

六、大模型的特点

1. 巨大的规模

大模型通常包含数十亿个参数,模型大小可以达到数百GB甚至更大。这种巨大的规模不仅提供了强大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使得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涌现能力

涌现能力是指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突然展现出之前小模型所没有的、更深层次的复杂特性和能力。当模型的训练数据突破一定规模时,模型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展现出类似人类的思维和智能。这种涌现能力是大模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其超越传统模型的关键所在。

3. 更好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大模型因其巨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展现出更出色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它们在各种任务上都能表现出色,超越了传统的小模型。这主要归功于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和学习能力。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从而在各种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它们能够捕捉到数据中的微妙差异和复杂模式,使得在未见过的数据上也能表现优秀,即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4. 多任务学习

大模型的多任务学习特点使其能够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的任务,并从中学习到更广泛和泛化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多任务学习,大模型可以在不同的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任务中进行训练,例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问答系统等。这种多任务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大模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规则和模式。

5. 大数据训练

大模型需要大规模的数据来训练,通常在TB级别甚至PB级别。这是因为大模型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参数,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提供足够的信息供模型学习和优化。只有大规模的数据才能让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发挥优势,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性能。同时,大数据训练也是保证大模型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关键。通过使用大规模数据,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

6. 强大的计算资源

大模型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由于模型规模庞大,参数数量众多,计算复杂度极高,因此需要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通常,训练大模型需要使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或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器)等专用加速器来提高计算效率。这些加速器能够并行处理大量的参数和数据,使得大模型的训练和推断速度更快。除了硬件设备,大模型的训练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由于模型参数众多,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和优化,因此,训练周期可能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7. 迁移学习和预训练

通过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预训练,大模型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模式,从而在各种任务上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迁移学习和预训练有助于大模型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预训练后,大模型可以在特定任务的数据上进行微调,从而更好地适应目标任务的特性和要求。这种微调过程可以帮助大模型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目标任务的特定问题,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迁移学习和预训练也有助于大模型实现跨领域的应用。通过在多个领域的数据上进行预训练,大模型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模式,并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应用。这种跨领域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大模型更好地服务于实际需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8. 自监督学习

自监督学习利用大规模未标记数据进行训练,通过从数据中挖掘内在的规律和模式,使模型能够自动地理解和预测数据中的信息。在大规模的未标记数据中,大模型通过预测输入数据的标签或下一个时刻的状态来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使得大模型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地学习到语言的内在结构和模式,而不需要人工标注和干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0 自监督学习示意图

9. 领域知识融合

大模型通过领域知识融合,能够将不同领域的数据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领域知识融合使得大模型能够从多个领域中学习到广泛的知识和模式,并将这些知识和模式整合到统一的框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1 领域知识融合示意图

10. 自动化和效率

大模型在应用中展现出高度的自动化和效率。由于大模型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它可以自动化许多复杂的任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模型通过预训练和微调过程,能够自动地适应特定任务,而不需要过多的手工调整和干预。这使得大模型能够快速地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并且自动地处理复杂的任务,如自动编程、自动翻译、自动摘要等。

七、大模型的分类

根据大模型的应用领域,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

  1. 语言大模型:是指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中的一类大模型,通常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和理解自然语言。这类大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了训练,以学习自然语言的各种语法、语义和语境规则。代表性产品包括GPT系列(OpenAI)、Bard(Google)、DeepSeek、文心一言(百度)等。
  2. 视觉大模型:是指在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CV)领域中使用的大模型,通常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这类模型通过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上进行训练,可以实现各种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姿态估计、人脸识别等。代表性产品包括VIT系列(Google)、文心UFO、华为盘古CV、INTERN(商汤)等。
  3. 多模态大模型:是指能够处理多种不同类型数据的大模型,例如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这类模型结合了NLP和CV的能力,以实现对多模态信息的综合理解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据。代表性产品包括DingoDB多模向量数据库(九章云极DataCanvas)、DALL-E(OpenAI)、悟空画画(华为)、midjourney等。

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大模型主要可以分为L0、L1、L2三个层级。

  1. 通用大模型L0:是指可以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上通用的大模型。它们利用大算力、使用海量的开放数据与具有巨量参数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大规模无标注数据上进行训练,以寻找特征并发现规律,进而形成可“举一反三”的强大泛化能力,可在不进行微调或少量微调的情况下完成多场景任务,相当于AI完成了“通识教育”。
  2. 行业大模型L1:是指那些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大模型。它们通常使用行业相关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或微调,以提高在该领域的性能和准确度,相当于AI成为“行业专家”。
  3. 垂直大模型L2:是指那些针对特定任务或场景的大模型。它们通常使用任务相关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或微调,以提高在该任务上的性能和效。

八、大模型的应用领域

大模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推荐系统、医疗健康、金融风控、工业制造、生物信息学、自动驾驶、气候研究等多个领域。

  1. 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文本生成(如文章、小说、新闻等的创作)、翻译系统(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跨语言翻译)、问答系统(能够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情感分析(用于判断文本中的情感倾向)、语言生成(如聊天机器人)等。
  2. 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图像分类(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和场景)、目标检测(能够定位并识别图像中的特定物体)、图像生成(如风格迁移、图像超分辨率增强)、人脸识别(用于安全验证和身份识别)、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等。
  3. 语音识别:大模型在语音识别领域也有应用,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通过学习大量的语音数据,大模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跨语言翻译和语音识别以及生成自然语音。
  4. 推荐系统:大模型可以用于个性化推荐、广告推荐等任务。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偏好,大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转化率。
  5. 自动驾驶:大模型可以用于自动驾驶中的感知、决策等任务。通过学习大量的驾驶数据,大模型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识别,以及进行决策和控制,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6. 医疗健康:大模型可以用于医疗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任务。通过学习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大模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
  7. 金融风控:大模型可以用于信用评估、欺诈检测等任务。通过分析大量的金融数据,大模型可以评估用户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水平,以及检测欺诈行为,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 工业制造:大模型可以用于质量控制、故障诊断等任务。通过学习大量的工业制造数据,大模型可以辅助工程师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9. 生物信息学: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大模型可以用于基因序列分析(识别基因中的功能元件和变异位点)、蛋白质结构预测(推测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药物研发(预测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等。
  10. 气候研究:在气候研究领域,大模型可以处理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测和气候模拟。它们能够分析复杂的气象现象,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帮助人们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

九、大模型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一)大模型对工作的影响

  • 提高工作效率: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文本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翻译领域,大模型能够自动翻译多种语言,减少人工翻译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翻译效率。
  • 优化决策过程:大模型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问题现状,预测未来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自动化部分工作:大模型的发展使得一些繁琐、重复的工作可以由机器来完成,从而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例如,在金融领域,大模型可以自动分析大量的金融数据,帮助人们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随着大模型的普及和应用,将创造出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例如,需要更多的人来开发和维护大模型,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利用大模型进行各种应用开发。

(二)大模型对生活的影响

  • 改善生活质量:大模型在智能家居、智能客服等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例如,通过智能家居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电,实现智能化生活。
  • 提高学习效率: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例如,通过大模型的智能推荐功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获取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 增强娱乐体验:大模型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例如,通过大模型的语音识别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游戏,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游戏体验。

十、本地部署大模型

具体操作步骤可参考这篇博客:【DeepSeek】在本地计算机上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实战(完整版)

十一、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

智能体(AI Agent),又称“人工智能代理”,是一种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智能化系统,它就像是拥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智慧大脑”,能够感知所处的环境,并依据感知结果,自主地进行规划、决策,进而采取行动以达成特定目标。简单来说,智能体能够根据外部输入做出决策,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优化自身行为。

智能体本身既不是单纯的软件也不是硬件,而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们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或其他形式的系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2 智能体概念图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是指利用大语言模型(如GPT、BERT等)作为核心组件,构建的能够执行特定任务、与环境交互并做出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智能体具有自主性、交互性、适应性等特点,能够模拟人类的认知和决策过程,提供更加自然、高效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它们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学习与推理,并展现出跨领域的应用潜力。

1. Operator

2025年1月23日,OpenAI发布了一个创新性的智能体——Operator,它是一个能够像人类一样使用计算机的智能体。它基于OpenAI最新研发的CUA(Computer-Using Agent)模型,CUA 将 GPT-4o 的视觉功能与通过强化学习获得的高级推理相结合,经过训练可以与图形用户界面(GUI,即人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按钮、菜单和文本字段)进行交互。Operator通过观察屏幕并使用虚拟鼠标和键盘来完成任务,而无需依赖专门的API接口。这种设计使其可以适配任何为人类设计的软件界面,带来极高的灵活性。

Operator好比一个博士水平的个人助理,你给他一个复杂的任务,它就会自动执行。Operator的主要功能包括自主完成诸如采购杂货、提交费用报表、订票、买日用品、填写表格等任务,旨在通过自动化操作提升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它还可以一边在StubHub搜索勇士队比赛门票,一边处理网球场预订、寻找清洁服务和DoorDash订餐,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3 OpenAI-Operator

2. Deep Research

2025年2月3日,OpenAI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体产品——Deep Research。Deep Research由OpenAI o3模型的一个版本提供支持,该模型针对网页浏览和数据分析进行了优化,它利用推理来搜索、解释和分析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图像和PDF,并根据需要根据遇到的信息做出调整。Deep Research具有以下四大核心技术:
(1)数据雷达。会自动24小时扫描全球知识库。
(2)知识拼图。能把零散的信息拼成完整的战略地图。
(3)逻辑推理。发现矛盾时,自动回溯、验证,调整推理路径。
(4)学术裁缝。可以综合各种知识,生成完美的报告,还附带文献引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4 Deep Research

3. 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

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是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体构建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开发方式,支持广大开发者根据自身行业领域、应用场景,采用多样化的能力、工具,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原生应用。并且为开发者提供百度生态流量分发路径,完成商业闭环。

2024年7月5日起,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免费开放文心大模型4.0。

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核心能力如下:

  • 零基础自然语言创建:通过自然语言开启配置,系统模型基于设定理解,自动生成基础配置,实现“一句话”轻松创建智能体。
  • 数字形象一键配置:多样的数字人形象与人声,供各类型智能体开发者挑选,打造人格化的智能体,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 高兼容数据集能力:国内领先的数据集接入能力,支持大容量、多格式、多途径接入,满足专业或特定智能体构建。
  • 多样化工具插件:百度官方与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各类型专业工具,帮助开发者实现复杂功能,增强智能体服务性能。
  • 百度生态流量分发:文心智能体平台是“开发+分发+运营+变现”一体化赋能平台,已打通百度搜索、小度、一言、地图、车机等多场景、多设备分发。
  • 数据飞轮全面调优:平台支持问答对调优、智能体诊断,底座大模型则可通过分发数据反馈进行自主调优,让智能体学习升级、更加聪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5 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

小结

大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通常具备庞大的参数量和训练数据,能够处理和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它的核心优势包括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语言生成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不同任务和领域间迁移和应用知识。大模型的成功得益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结构,它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微妙的规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沉淀期和爆发期。在萌芽期,传统的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为后续大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沉淀期随着Transformer架构的提出,使得大模型的预训练算法逐渐成熟;爆发期从2020年起,OpenAI的GPT-3以及随后的GPT-4和ChatGPT等模型的出现,推动了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目前,全球各大公司如OpenAI、谷歌等都已推出多种大模型产品,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视频生成等多个领域。国内如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推出了如DeepSeek、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欢迎 点赞? | 收藏⭐ | 评论✍ | 关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交流 | 商务合作 (备注来意)
微信名片
注:本文转载自blog.csdn.net的Francek Chen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Morse_Chen/article/details/145731105"。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博客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和回复 注册

/ 登录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回复评论:

分类栏目

后端 (14832) 前端 (14280) 移动开发 (3760) 编程语言 (3851) Java (3904) Python (3298) 人工智能 (10119) AIGC (2810) 大数据 (3499) 数据库 (3945) 数据结构与算法 (3757) 音视频 (2669) 云原生 (3145) 云平台 (2965) 前沿技术 (2993) 开源 (2160) 小程序 (2860) 运维 (2533) 服务器 (2698) 操作系统 (2325) 硬件开发 (2492) 嵌入式 (2955) 微软技术 (2769) 软件工程 (2056) 测试 (2865) 网络空间安全 (2948) 网络与通信 (2797) 用户体验设计 (2592) 学习和成长 (2593) 搜索 (2744) 开发工具 (7108) 游戏 (2829) HarmonyOS (2935) 区块链 (2782) 数学 (3112) 3C硬件 (2759) 资讯 (2909) Android (4709) iOS (1850) 代码人生 (3043) 阅读 (2841)

热门文章

139
资讯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5 蚁人论坛 (iY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