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是一个项目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这个系列文章非常详细,真的可以说是手把手拉着你在现场做实际的项目一样。如果你还不了解前面的内容,请参考
这些文章,每一篇都有项目实施中的特殊技术点, 每一篇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建议你按照顺序不要漏过。
前面的文章,我们完成项目的全部内容,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总结。主要内容就是以这个项目为背景,做一些延伸讨论。
1 本次项目涉及面还是比较典型
项目整体上难度不高,接入内容也不多,但本项目还是比较典型的。你如果之前只知道程序,希望对往下的物联世界有所了解,那这个系列文章是非常适合你研究学习的。
关键是里面的内容都是实际实施的过程,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想象代入。可能你虽然还没接触过项目,但类似的项目神秘感肯定没了。如果你有机会参与到类似项目,估计还是会有信心的。
2 本次项目用到的通信协议Modbus
在此推荐你以这个项目为契机,去网上找一下Modbus协议相关资料学习一下,结合着实际项目,学习肯定事半功倍。
如果你舍得花一些小钱,建议你到网上买个z-tek的USB转RS232/RS485的转接电线,然后买个温湿度传感器,再找个12V/24V直流电源,自己做个通信实验。如果你编程能力很强,还可以尝试自己实现Modbus协议,看看能否从设备里面读取到数据。
有实际操作和光看别人做项目,那肯定有着本质的区别。
3 本项目用到的开源软件IOT-Tree
这个软件前不久才到1.0版本,但整体功能设计上还是很有特色的。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参考里面的文档研究学习,里面一些协议实现你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人家是如何实现一些标准协议的。你如果能深入进去,虽然会比较难,但收获肯定也会更大。这个软件是跨专业的,你如果想成为复合型牛人,可以考虑试试。
这里我说一个自己的观点。当前很多物联网平台,我感觉意义不是特别大。这种平台对于西门子、GE之类的公司来说还有意义,因为他们的牛x设备遍及全球,确实可以搞个自己的平台对自己的设备进行统一远程管控。而对于各种各样的小型物联网(含工业物联网)现场,加入云端进行资源整合,改进管理流程也确实能带来一些益处,但我接触的很多项目以来,感觉不少需求都是伪需求,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这样搞有多少意义。比如弄个3D展示,也就有人来参观的时候show一下。日常工作还是那种直观明了的简单监控画面有用。
绝大多数工业自动化现场,关键的是现场设备可靠运行,一些特殊工艺的沉淀和实现。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告诉对方,你得整个大数据云平台等等,人家估计都不会理你。但我认为,一些专业的边缘设备或软件,却是可以对下方的现场产生影响和改进。这也是我看好IOT-Tree这样软件的原因。
像IOT-Tree这样的软件,能贴近底层,随着发展改进确实能替代原先很多工业现场软件。然后,这样的软件又能够面向顶层业务,提供各种支持,整体还是比较专业和踏实的。我们这次使用这个软件也很简单,从数据组织上我发现里面的一些功能能够替代传统的一些OPC软件了。不过,我们这次没有用到里面的任务功能。通过这个,我们可以使用JS脚本写控制逻辑,这个看以后是否有机会在其他项目中给你们分享了。
4 最后总结
这个项目系列文章,从第一篇到现在,我感觉关注的人还是挺多的。很高兴这样细致的写法能得到看过文章的人的认可,虽然写的比较辛苦,但这样也就值了。
很可能在csdn这样程序员汇集的平台里,能够有机会接触底层设备的占比不多。但我们程序员毕竟还是搞技术的,对设备通信有着天然的兴趣。故而能够给我捧场,在此感谢你们!
评论记录:
回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