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yenn.com/rec/1724204.html
NIO主要原理及使用
NIO采取通道(Channel)和缓冲区(Buffer)来传输和保存数据,它是非阻塞式的I/O,即在等待连接、读写数据(这些都是在一线程以客户端的程序中会阻塞线程的操作)的时候,程序也可以做其他事情,以实现线程的异步操作。
考虑一个即时消息服务器,可能有上千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到服务器,但是在任何时刻只有非常少量的消息需要读取和分发(如果采用线程池或者一线程一客户端方式,则会非常浪费资源),这就需要一种方法能阻塞等待,直到有一个信道可以进行I/O操作。NIO的Selector选择器就实现了这样的功能,一个Selector实例可以同时检查一组信道的I/O状态,它就类似一个观察者,只要我们把需要探知的SocketChannel告诉Selector,我们接着做别的事情,当有事件(比如,连接打开、数据到达等)发生时,它会通知我们,传回一组SelectionKey,我们读取这些Key,就会获得我们刚刚注册过的SocketChannel,然后,我们从这个Channel中读取数据,接着我们可以处理这些数据。
Selector内部原理实际是在做一个对所注册的Channel的轮询访问,不断的轮询(目前就这一个算法),一旦轮询到一个Channel有所注册的事情发生,比如数据来了,它就会读取Channel中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要使用选择器,需要创建一个Selector实例,并将其注册到想要监控的信道上(通过Channel的方法实现)。最后调用选择器的select()方法,该方法会阻塞等待,直到有一个或多个信道准备好了I/O操作或等待超时,或另一个线程调用了该选择器的wakeup()方法。现在,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通过调用select()方法,就能检查多个信道是否准备好进行I/O操作,由于非阻塞I/O的异步特性,在检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执行其他任务。
评论记录:
回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