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 热门 推荐

  • 首页
  • 最新
  • 热门
  • 推荐

paper总结1——文献阅读积累

  • 25-04-25 12:01
  • 4223
  • 12477
blog.csdn.net

0 写在前面

从2022年1月初改进点初步成功,到放假摆烂,再到3月重新提笔整理,至2022.05.14投稿结束,算是历时半年,终于在老师不懈的努力、帮助下完成我的第一篇“学术rubbish”。在为走了大量弯路而焦虑到起了满嘴口腔溃疡的时候,记下这个系列,希望自己第一篇不要寄,第二篇能顺顺利利。

1 日常文献积累

1.1 文献查找

推荐软件/网页:

  1. Web of science:主要查找一区高引子文章,找到的文章去谷歌学术镜像——谷粉学术下载(随手将文献加载到Endnote或者zotero中)
  2. IEEE Xplore:包括下载,检索最新的文献。重点关注IEEE trans,Letter的形式是短文(5-7页)
  3. 谷歌学术:比百度学术更准确一些,最好挂VPN,或者可以用谷粉学术

1.2 文献阅读

错误示范:

  1. 为了读文章而读文章:即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写作手法,还是为了学习大佬们的方法,还是为了交周报(Ahhh)
  2. 整篇使用知云翻译阅读:即阅读的手段。不建议使用这种懒人神器,久而久之导致阅读品味下降,英语学习能力指数退降(如果你想发中文的当我没说)。
  3. 全篇翻译后做阅读笔记:即阅读的目的和手段结合。首先需要明白读什么,然后再进行反思后的记录。

正确方法(个人薄见):

  1. 判断文章类型:主要看研究对象,相关实验(Data,Experiment)。如果和自己理想的研究环境、对象、方法相似(水下小鱼,小虾),说明该篇文章可以用来作为模板论文(指实验仿照类似的去做)。如果和自己研究方向(广义)相同:指方法实验不能完全被参考(陆地目标检测,遥感)。
  2. 针对性阅读:理想论文需要反复阅读,学习实验,数据描述方法,可以自己挖模板。“不理想”的论文主要学习背景、原理、方法中为自己所用的语句描述。
  3. 选择文章:顶会顶刊文章(主要还是学习写作手法)【顶刊选择:一区非开源。顶会:计算机三大顶会及ccf】,除非代码能力比较强+额外因素,否则不建议复现,但是顶会开源的小模块非常推荐。
  4. 阅读手段:abstract和conclusion一起阅读——抽象出方法框架;Methodology——方法论填补框架,其中可以看introduction最后一段的补充;introduction(related work)——背景写法,通过相关工作的的分析;Related work——即literature/review综述,需要从正反两反面总结前人做的工作,需要将相关文献做一下总结,一般分为经典和你喜欢的/你用到的,随手总结到文献管理器中。
  5. 阅读笔记:之前阅读笔记有一定的误区,就是拿来就翻,导致很多东西至今仍然不是很理解。现在的想法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作积累,一部分用来理解。积累相关语句,将文章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新的方法记下来遵照相关代码,这样一篇文章读起来就需要一点时间了,也能更好的读懂文章。

2 创新点/改进点的寻找

2.1 试错枚举

就是老瓶装新酒,老酒装新瓶,新机制加老方法,老机制加新方法,老机制加老机制,新机制加新方法。排列组合就有很多种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效果好。这类方法就比较枚举了,耗时长比较随机。

2.2 由果逐因

效果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指精度比较高(RCNN派),一种指速度快(YOLO派)。
精度高解释原因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针对小目标检测/难检/漏检
还可以由机制联想到解决了一些非常特殊的问题。
速度快解释原因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地方,主要针对工程性比较强的地方。
剪枝,知识蒸馏等

2.3 有因求果

主要就是阅读了很多篇论文后,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更具有依据性。比如,大气成像模型和水下成像模型比较像,那么基本上在大气中实验的方法在水下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效果。比如我分析了水体环境,他的特殊原因呈蓝绿背景,那么我就可以找到一个解决蓝绿背景的方法。

2.4 方法创新

开天辟地新方法,魔改或者创造。一般是小魔改。

2.5 应用创新

就是比如我原先的方法是针对陆地上的类别/检测裂纹/遥感,我把他拿到水下,效果不错,那么就是小创新。大创新就是像transformer,这种原先使用领域是nlp我把它迁过来到视觉上,这种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2.6 机制创新

一个大的检测模型中包含着很多可以改进的小点,比如损失函数、比如NMS、比如。。。

注:本文转载自blog.csdn.net的白日梦想家April_Liu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345849/article/details/12477935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博客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和回复 注册

/ 登录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回复评论:

分类栏目

后端 (14832) 前端 (14280) 移动开发 (3760) 编程语言 (3851) Java (3904) Python (3298) 人工智能 (10119) AIGC (2810) 大数据 (3499) 数据库 (3945) 数据结构与算法 (3757) 音视频 (2669) 云原生 (3145) 云平台 (2965) 前沿技术 (2993) 开源 (2160) 小程序 (2860) 运维 (2533) 服务器 (2698) 操作系统 (2325) 硬件开发 (2491) 嵌入式 (2955) 微软技术 (2769) 软件工程 (2056) 测试 (2865) 网络空间安全 (2948) 网络与通信 (2797) 用户体验设计 (2592) 学习和成长 (2593) 搜索 (2744) 开发工具 (7108) 游戏 (2829) HarmonyOS (2935) 区块链 (2782) 数学 (3112) 3C硬件 (2759) 资讯 (2909) Android (4709) iOS (1850) 代码人生 (3043) 阅读 (2841)

热门文章

101
推荐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5 蚁人论坛 (iY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