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 热门 推荐

  • 首页
  • 最新
  • 热门
  • 推荐

华米OV 万亿 IoT 争夺战

  • 24-03-05 04:40
  • 2326
  • 8697
blog.csdn.net

640?wx_fmt=gif

640?wx_fmt=jpeg

作者 | 姚心璐

编辑 | 罗丽娟

责编 | 伍杏玲

本文经授权转自全天候科技(ID:iawtmt)

【CSDN 编者按】在过去一年中,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魅族、360手机,纷纷升级或进入IoT领域,并将其视为下一个增量万亿级的市场。在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存量市场的今天,IoT会成为手机厂商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吗?

太多人听过这样的场景描绘:早上,你的早饭会自动做好、窗帘自动打开,晚上回家前,空调自动打开,冰箱告诉主人哪些食品需要采购、哪些临近过期,甚至连洗衣机、油烟机和梳妆镜,都可以随时与主人互动。

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生成的未来蓝图。

只是这个未来太过遥远,以至于在过去数年,听众已经厌烦了这样的想象,对物联网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至云计算、大数据、AI等更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上,留下IoT等待更为成熟的时机,再次回归。

2019年,或许是“回归”的前夕。

2019年初,小米公司宣布,“未来五年投资100亿人民币All in AloT。”而华为也随后表态,今年将在IoT领域投入60-70亿美元的技术研发费用。一时间,IoT成为了正当红的“吸金大户”。

在过去一年,手机、互联网、家电等多行业公司,纷纷宣布开启或快速推进IoT战略,其中,手机厂商的表现尤为抢眼。迄今为止,“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以及联想、一加、魅族、360手机等小众手机厂商在内,已全部表示涉足或即将涉足IoT领域;最早布局的小米和华为,更是在2019对IoT战略进行了重要升级。同时,从2018年起,物联网行业中的多项指标,例如设备连接数、终端用户数等,均出现了翻倍式的增长。

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行业成为过去十年最大增长引擎。但近来许多迹象表明,智能手机已经逐步进入存量市场,即使是5G将带来的换机潮,也很难持续刺激其增长。

如今,新一轮互联网时代即将启幕,手机厂商正集体发力试图率先占领高地。被视为下一个增量市场的“万物互联”,能担起新增长引擎的大旗吗?

 

640?wx_fmt=png

爆发前夜,抢滩布局

 

对于IoT行业的突然加速,李敏达有直接感受。

他供职于一家智能音箱公司,过去一年,前来合作的客户需求越来越多,“过去是要我们定制一个音箱产品,现在会要求每个硬件中都有AI功能,并且希望我们提供一整套IoT的解决方案”。他的公司目前已经接入了100多个家电品牌,客户只要购买IoT方案,就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

“甚至三年前都还不是这样,我们在2016年成立的时候,感觉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做IoT的想法,或者说在一个观望状态。”李敏达透露说,目前,他们的客户有多家家电公司、电信运营商,其中不乏一些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

IoT正在迅速驶入快车道。根据GSMA预测,2018年全球连接数超过90亿。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H1,中国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5.65亿,同比增长150%,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超过7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5.51亿,同比增长140%。

诸多从业者和分析人士认为,IoT已迎来爆发前夜。

IoT被视为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市场容量将超过万亿级,在IDC报告中,2020年全球IoT市场规模甚至有望达到1.7兆美元。

根据云米与IDC联合发布的家庭与物联网六大趋势,目前中国家庭拥有智能设备平均为0.9台,2022年将增长至2.8台,到2025年将达到6.8台。

作为一个肉眼可见的增量市场,IoT对正处于存量市场中的行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比如智能手机。

2019年初,小米公司CEO雷军宣布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将IoT业务拔高至与手机平起平坐。同时,他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向AIoT领域持续投资超过100亿元。

最近8个月中,小米先后进行了5次架构调整,其中3次与IoT有关。3月7日,小米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任命IoT平台部总经理范典为委员会主席,以促进AIoT相关业务和技术部门的协同,推动战略落地执行。

“原来AIoT业务总是抱怨拿不到资源,抱怨公司不够重视,”雷军在近期采访中说道,“现在在中国区成立了两个部门,一个管手机、一个管AIoT,我现在希望AIoT一定要打开局面。”

3月14日,华为召开HiLink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自为IoT业务站台,提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将华为IoT的连接层面,从智能家居上升至“全场景”,并提出“入口、连接和生态”的IoT三要素。“未来5-1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核心战略,就是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余承东为华为IoT战略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连接中国三分之一的家电设备。

在德勤高级研究经理钟昀泰看来,布局IoT,对于手机厂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IoT生态的扩大,除了本身是个增量市场,也在巩固用户对手机的使用黏性,促进手机单品的销量,反过来说,如果别人都做你不做,用户黏性不足,手机也容易做不好。”

从2018年下半年起,此前从未涉足IoT的vivo和OPPO也先后宣布了在该领域的布局。时年7月,vivo召开IoT开放联盟成员大会,宣布与美的、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组成联盟,希望实现不同品牌设备的相互连接。除了加入vivo联盟,OPPO也正落地自己的IoT业务。今年1月,OPPO宣布成立移动终端事业部,并推出“智美心品”的智能家居品牌。

不仅是头部手机厂商们对IoT虎视眈眈,对于正在艰难生存的小众手机品牌,IoT也成了未来的希望。2018年11月,当360手机被传出裁撤在西安的手机研发团队时,公司也对媒体回应表示,360手机业务会依然维持,但接下来将准备IoT业务以提高竞争力。

无独有偶,在此前五个月,当魅族宣布“精简人员”时,公司的内部信中写道:“接下来,5G和IoT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的组织要以足够精简高效的状态去抓住机会。”

 

640?wx_fmt=png

五年探索,初步成型

 

事实上,在这次快速增长以前,IoT已经度过了漫长的瓶颈期,一些手机厂商对IoT领域的试水,也经历了数年的探索。

“智能家居的概念一直发展缓慢,”钟昀泰告诉我们,“过去的想法是,单纯把不同物品连接起来,可是连起来之后做什么呢?这个场景的使用范围很窄。”

2013年,雷军看中了“万物互联”的未来前景,希望抓住下一个风口,因此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抢先投资、孵化大量硬件企业。这比小米正式推出IoT战略提前了4年,彼时,小米已经开始了智能家居的探索。

从智能家居到现在更广泛的IoT平台,一个始终在争议和讨论的关键问题是,谁是IoT场景中的“入口和控制中心”。在2014年,小米的回答是“路由器”,时年3月,在公司内部一套两室一厅的展示空间中,小米首次公开了对智能家居的设想:展厅内的电视、灯泡、落地灯和无线插座,都可以由路由器进行控制。

当时的分析是,路由器具有家庭必备和24小时工作两种属性,是最为合适的控制设备。“智能路由器”此后也迎来了一个风口期,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华为、百度、海尔、极路由等公司都曾推出过智能路由器产品。

然而,由于路由器Bug多、速度慢、没有交互页面、广告过多等问题,使得这个“首代控制中心”仅仅发展了两年,就逐渐被智能音箱所取代。相比路由器,后来者智能音箱甫一出世,即搭载了时下流行的AI语音助手,将智能家居的想象和操作空间,提升至另一层面。同时,亚马逊echo音箱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销量翻倍增长的情况,也给予了这一单品充足的市场前景。

“过去几年,小米把主要精力放在路由器上,当AI时代来临后,我们发现自己错了。”在2017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承认,小米将会以智能音箱作为新的“入口产品”。

“AI给了IoT更多想象,AI加入之后,可以做决策、提供建议,这就是把IoT的连接激活了。”钟昀泰认为。李敏达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正是将AI具象化的智能音箱快速普及,才使得行业内对智能家居、对IoT有了新的认识。

在智能音箱也已经过2、3年发展后,行业对IoT入口的认知,如今又有了新的变化。2018年,华为提出了“1+8+X”思路,认为在IoT场景中,手机为IoT的核心入口;而音箱、电视、耳机、平板、手机等8项硬件产品,共同组成“辅入口”;此外,其他所有可连接的产品均属“X”。

除了“入口之争”,另一个被持续修正的问题是“连接方式”。

2014年6月,在众多手机厂商中,苹果率先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系统的“进入门槛”高得惊人——必须要植入苹果价格不菲的Homekit芯片,才能成为系统中的一员。由于授权成本高、过程复杂,整整一年之后,苹果才公布了首批支持HomeKit系统的五款产品,分属于4家品牌,再过一年后,苹果也仅仅将这一数字提升至16家。

HomeKit保守策略导致的增长缓慢,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IoT协议连接层面,近3、4年,正在走向更开放的模式。2017年6月,苹果将HomeKit的进入规则从硬件认证改为软件认证,不仅新上市的产品不再需要特定芯片,已上市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接入系统。

在国内市场中,IoT协议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华为在2015年推出IoT平台HUAWEI HiLink,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告诉我们,从2015年到2018年,是华为在IoT领域的“能力储备阶段”,“这段时间,我们在技术、框架上都在积累,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模式。”

今年3月,华为宣布升级IoT战略时,在原有协议的连接基础上,推出一种能够兼容更多生态的连接方式——云云对接,意为其他生态的厂商可以将云平台与华为云打通,之后,这些厂商的产品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云,从而接受华为应用和语音的控制,不需要集成华为IoT协议。

在支浩看来,经过2015年以前的筹备阶段和过去三年的“能力储备阶段”,2019年,随着IoT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者对IoT认可度的提高,华为IoT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快速商业化的阶段”。

 

640?wx_fmt=png

IoT布局的“三种派别”

 

从产业链上看,物联网涉及领域大致可分为三层,包括上游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中间的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以及下游的智能终端设备、应用服务。而在这三层中,由于不同手机厂商实力不一,其渗透程度也不尽相同。

从目前已经落地IoT业务的华米OV四家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其中最“轻资产”的当属vivo。在去年7月成立IoT开放联盟时,vivo宣布与TCL、美的等多个行业联合,共同大家了一套技术协议,这一思路与华为的“云云对接”类似,目的都是解决当下因为各家协议、标准不同,导致的智能家居“信息孤岛”现象。

在vivo的思路中,搭载于Vivo手机上的IoT应用Jovi,是这个联盟生态中的“控制中枢”,这是其手机产品在IoT生态中扮演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角色。在宣布联盟成立时,vivo曾表示将不会入局家电制造行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vivo将额外生产其他IoT硬件,甚至是被视为“第二入口”的智能音箱。

华为则属于“轻重结合”的中间模式,除了与vivo类似的高兼容性方案“云云对接”外,在华为的IoT生态中,还有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和“华为智选”两种模式,前者是指家电产品接入华为的IoT协议,后者则意味着更深层的合作,尝试打造最高连接度的产品。

“华为智选一般会选择智能家居各个细分领域的前三名厂商,”锐吉魔镜CEO金飞介绍说,以他的公司为例,大约从2017年开始与华为合作,双方各自投入约20位员工,联合开发7个月后,才正式将产品纳入华为IoT系统。“投入会比较高,接入之后的效果也会更好,我们的产品入网后,不仅可以跟路由器互联,也可以连接周边其他华为IoT协议的智能家居。”

此外,尽管在近期举办的HUAWEI HiLink生态大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只做产业的赋能者,不做掠夺者”,并承诺说,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只为行业做服务和连接,承诺永远不做家电智能硬件。不过,华为仍然在逐步推出多项与“辅入口”相关的产品,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手环等,最新消息显示,华为或将在4月推出一款类似于“智能显示屏”的产品。

小米的IoT布局则偏向“重资产”,除了IoT平台,更重要的是“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这源于小米的生态链基因,可以说,从2013年小米开始投资智能硬件领域,就已初步奠定了小米今天的IoT模式。

2016年,在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55家创业公司后,小米成立了新品牌“米家”,将所有生态链企业产品归属该品牌下,“当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就会对品牌模糊,所以我们推出一个米家品牌,主打年轻人居家生活的全部周边,”刘德这样解释“米家”成立的原因,当时,小米生态链已经发布共37款智能产品,设备接入量近4000万。

某种程度上,小米的IoT战略,是在硬件的步步积累上成立的。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曾记下这样一个故事,在2013年,纯米创始人试图向美的、海尔等公司推销自己的智能电饭煲与智能家居系统时,屡遭拒绝,他最后总结为,智能家居在当时仍然是个“伪概念”,只有先做好智能单品,等技术成熟时,或许“突然家里就实现了智能化”。

曾有报道写到,小米的IoT平台,最初也是因为生态链公司的需求而产生的,因为生态链中的部分公司对智能和软件端体验不熟悉,小米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IoT平台团队,正是日后的IoT平台部。

直到最近两年,小米才逐渐从生态链、智能家居等概念中,升级出MIOT战略、并进一步改为AIoT战略,小米的IoT平台,也开始对外开放,先后接入宜家照明、TCL等品牌;不过迄今为止,小米尚未推出类似Vivo和华为的“通用性协议方案”。

 

640?wx_fmt=png

你好,未来战场

 

“万物互联是未来的趋势,手机厂商本来就都是大企业,又有智能手机这个最早成熟的智能产品,所以顺应潮流去做IoT,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支浩看来,手机厂商正在从单一产品走向多产品、甚至全产品。

在过去一年中,先后5、6家手机厂商“抢滩”IoT,也正印证了这一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池塘,有很多条鱼在生存,我们原来将这个市场称为万亿级,现在不止,它跨界了,变成一个包容性更大的产业,物联网行业会极大地扩容。”在最近一次采访中,云米CEO陈小平这样评价IoT的前景。

在许多观点中,IoT被称为手机厂商的“第二个战场”,或者是“新战场”。

然而,也正是这个新战场的“跨界”属性和“未来”属性,使参与者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以及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大多数观点认为,当下最亟待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正是前文所提的“信息孤岛”。“打通信息孤岛的最大难度不是在于技术,而是在于标准的不统一,而且各个参与者,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

在一位华为IoT供应商看来,“手机做IoT平台是比较合适的”,目前,他的公司同时为手机和家电厂商等多个生态同时提供产品,但他更看好前者,“手机有一定的中立性,家电厂商比较尴尬,他们自己有很多产品,所以其他设备商考虑到竞争,就不是很认同他们的平台。”

不过,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下,即使是“合作”、“打通”,体验是否一致?“现在很多人说能够连接多少家,看上去是打通了,实际上,很多合作就只是一个接口连接上而已,后面的服务和深度都没有跟上,”李敏达透露说,“看起来数量挺多,其实,不同合作程度的体验相差很多。”

一个更遥远的问题是,IoT时代来临后,智能手机将扮演哪一种角色?

经过多次“入口之争”后,手机似乎已成为当下IoT的“首要入口和控制器”,余承东在HiLink生态大会上也表示,“华为做IoT也有私心,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智能终端用户的黏性,因此华为IoT和华为手机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未来,你们的家居硬件,都能通过华为手机控制。”

尽管如此,在IoT行业内,“入口之争”仍未结束,对于更多IoT终端设备上来说,他们倾向泛入口、甚至无入口的理论。

“所有人都想抢占入口,其实我认为入口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去中心化、多入口化。在IoT场景中,你跟设备之间的交流时自由的,哪一个设备离你最近,你就跟哪一个设备交流,”陈小平这样分析,他举例说,“比如有人按门铃时,你在洗衣服,你可以让洗衣机去把门打开,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控制中心呢?”在这次采访后的5个小时,陈小平主持了云米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同样具有“入口”功能的柔性屏油烟机和世界上首台5G冰箱。

金飞的观点与陈小平类似,在他看来,消费者现在随时随地手握手机,是因为智能手机是当下唯一成熟的智能产品,但“万物互通互联”实现后,家庭中遍布智能设备,并不需要随时把控手机,“你没必要拿着手机去刷牙洗脸,也可以在洗手间和镜子做交互。”多位IoT终端制造者对全天候科技表示,IoT是一个“泛入口时代”,场景中的多个智能设备会形成交互分工,从而弱化智能手机的重要性。

某种程度上,手机厂商也并非完全否定这类观点。不仅是小米将智能音箱、电视、小米手环等高潜力入口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为也正在推出“辅入口”的多款产品。在OPPO对全天候科技的回复中提到,“根据我们对入口级产品的理解,移动终端事业部将率先瞄准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的打造。”

无论是信息孤岛、还是“入口之争”,都是进入IoT领域的手机厂商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正如许多人所说,现在是IoT时代来临的前夕,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未来时代”的真正模样,也还只存在于讨论和探索中。

“整个行业都在琢磨未来最好的用户场景、用户体验是什么,这尚没有唯一定论,”在小米业绩会上,CFO周受资这样说。

“IoT还没有成熟,市场就已经变成了红海,”一位分析人士这样感慨,“IoT真正成为手机厂商的增长引擎,应该还需要几年,站在当下,很多人也还想象不出来真正的IoT时代是什么样,但大家都知道,如果不做,一定会被淘汰。”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李敏达为化名)

免责声明: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CSDN立场。

60s测试:你是否适合转型人工智能?

https://edu.csdn.net/topic/ai30?utm_source=csdn_bw

【End】


640?wx_fmt=jpeg 

 热 文 推 荐 

☞ 工作 996,生病 ICU!这一次,程序员不忍了!

☞ “软下来”的苹果和小米能否拯救智能手机的焦虑? | 畅言 

☞ 为什么说要注销 QQ 的,都是君子呢?

☞ 微软警告员工不要参与愚人节恶作剧 

☞ 云漫圈 | 写给对 ”游戏开发” 感兴趣的朋友们

☞ NLP泰斗董振东老师与他的知网 | 纪念

☞ 全民 AI !教育部宣布 35 所高校新增 AI 本科专业

☞ 交恶微软、拒绝乔布斯,21 岁的他是如何开发出 Linux 的?

☞ 现实!程序员只有跳槽才能涨薪吗?

 

System.out.println("点个在看吧!");
console.log("点个在看吧!");
print("点个在看吧!");
printf("点个在看吧!\n");
cout << "点个在看吧!" << endl;
Console.WriteLine("点个在看吧!");
Response.Write("点个在看吧!");
alert("点个在看吧!")
echo "点个在好看吧!"

640?wx_fmt=png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CSDN
微信公众号
成就一亿技术人
注:本文转载自blog.csdn.net的CSDN资讯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88968339"。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博客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和回复 注册

/ 登录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回复评论:

分类栏目

后端 (14832) 前端 (14280) 移动开发 (3760) 编程语言 (3851) Java (3904) Python (3298) 人工智能 (10119) AIGC (2810) 大数据 (3499) 数据库 (3945) 数据结构与算法 (3757) 音视频 (2669) 云原生 (3145) 云平台 (2965) 前沿技术 (2993) 开源 (2160) 小程序 (2860) 运维 (2533) 服务器 (2698) 操作系统 (2325) 硬件开发 (2492) 嵌入式 (2955) 微软技术 (2769) 软件工程 (2056) 测试 (2865) 网络空间安全 (2948) 网络与通信 (2797) 用户体验设计 (2592) 学习和成长 (2593) 搜索 (2744) 开发工具 (7108) 游戏 (2829) HarmonyOS (2935) 区块链 (2782) 数学 (3112) 3C硬件 (2759) 资讯 (2909) Android (4709) iOS (1850) 代码人生 (3043) 阅读 (2841)

热门文章

101
推荐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5 蚁人论坛 (iY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