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 热门 推荐

  • 首页
  • 最新
  • 热门
  • 推荐

C/C++ 发送与接收HTTP/S请求

  • 24-03-04 11:01
  • 4777
  • 7472
blog.csdn.net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协议。它是一种无状态的、应用层的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超文本文档,通常在 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HTTP 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它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协议,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以相应的数据作为响应。HTTP 协议是建立在 TCP/IP 协议之上的,通常使用默认的端口号80。

以下是 HTTP 的一些关键特点:

  1. 文本协议: HTTP 是一种文本协议,通过纯文本的方式传输数据。这使得它易于阅读和调试,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需要更安全的通信时,通常会使用 HTTPS(HTTP Secure)来加密通信内容。
  2. 无状态协议: HTTP 是一种无状态协议,意味着每个请求和响应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服务器不会保存关于客户端的任何状态信息。这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时,需要额外的机制来保持状态。
  3. 请求方法: HTTP 定义了一组请求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包括 GET(获取资源)、POST(提交数据)、PUT(更新资源)、DELETE(删除资源)等。这些方法指示了客户端对服务器执行的操作。
  4. 状态码: 服务器在响应中返回一个状态码,用于表示请求的处理结果。常见的状态码包括200(OK,请求成功)、404(Not Found,未找到请求的资源)、500(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等。
  5.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HTTP 使用 URL 来标识和定位网络上的资源。URL 包括协议部分(如 “http://”)、主机名(如 “www.xxx.com”)、路径部分等。
  6. Header(报头): HTTP 的请求和响应中都包含头部信息,用于传递关于消息的附加信息。头部可以包含各种信息,如身份验证信息、内容类型、缓存控制等。

HTTP 是万维网上数据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范。它支持超文本(Hypertext),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点击链接访问和浏览相关的文档和资源,是构建 Web 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之一。

Web路径分割

如下提供的代码片段包含了两个用于分割URL的函数:HttpUrlSplitA和HttpUrlSplitB。这些函数的目的是从给定的URL中提取主机名和路径。下面是对两个函数的概述:

  1. HttpUrlSplitA函数:
    • 使用Windows API的InternetCrackUrl函数,该函数专门用于解析URL。
    • 通过URL_COMPONENTS结构体来传递和接收URL的不同部分,包括主机名和路径。
    • 适用于对URL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情境,直接调用系统提供的功能。
  2. HttpUrlSplitB函数:
    • 手动实现对URL的解析,通过检查URL的开头,然后手动提取主机名和路径。
    • 对URL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检查,如是否以 “http://” 或 “https://” 开头。
    • 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方式,但需要开发者自己处理解析逻辑。

总体而言,这两个函数都属于URL处理的一部分,但选择使用哪个函数可能取决于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开发者的偏好。HttpUrlSplitA直接利用Windows API提供的功能,更为直观。而HttpUrlSplitB则通过手动解析,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权。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取决于开发者对项目的要求和对代码控制的需求。

InternetCrackUrl 用于解析 URL。它将 URL 拆分为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协议、主机名、端口、路径等。这个函数的目的是方便开发者处理 URL,以便更容易地获取和使用其中的信息。

以下是关于 InternetCrackUrl 函数的一些关键信息:

BOOL InternetCrackUrl(
  _In_  PCTSTR lpszUrl,
  _In_  DWORD   dwUrlLength,
  _In_  DWORD   dwFlags,
  _Out_ LPURL_COMPONENTS lpUrlComponents
);
  • 1
  • 2
  • 3
  • 4
  • 5
  • 6
  • lpszUrl: 指向包含 URL 字符串的空终止字符串的指针。
  • dwUrlLength: URL 字符串的长度,如果是 NULL 终止字符串,可以设置为 DWORD(-1)。
  • dwFlags: 一组标志,用于指定解析行为。
  • lpUrlComponents: 指向一个 URL_COMPONENTS 结构体的指针,该结构体用于接收 URL 的各个组成部分。

URL_COMPONENTS 结构体包括以下字段:

typedef struct _URL_COMPONENTS {
  DWORD dwStructSize;
  LPTSTR lpszScheme;
  DWORD dwSchemeLength;
  INTERNET_SCHEME nScheme;
  LPTSTR lpszHostName;
  DWORD dwHostNameLength;
  INTERNET_PORT nPort;
  LPTSTR lpszUserName;
  DWORD dwUserNameLength;
  LPTSTR lpszPassword;
  DWORD dwPasswordLength;
  LPTSTR lpszUrlPath;
  DWORD dwUrlPathLength;
  LPTSTR lpszExtraInfo;
  DWORD dwExtraInfoLength;
} URL_COMPONENTS, *LPURL_COMPONENT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dwStructSize: 结构体大小。
  • lpszScheme: 指向字符串的指针,该字符串包含 URL 的方案部分(如 “http”)。
  • nScheme: 表示 URL 方案的整数值。
  • lpszHostName: 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包含主机名部分。
  • nPort: 表示端口号。
  • lpszUserName 和 lpszPassword: 分别是用户名和密码的部分。
  • lpszUrlPath: URL 路径部分。
  • lpszExtraInfo: 额外信息。

InternetCrackUrl 的返回值为 BOOL 类型,如果函数成功,返回非零值,否则返回零。函数成功后,lpUrlComponents 结构体中的字段将被填充。

这个函数通常用于在网络编程中处理 URL,例如在创建网络请求时提取主机名、端口和路径。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WinInet.lib")
#pragma comment(lib,"ws2_32")

using namespace std;

// 通过InternetCrackUrl函数实现切割
BOOL HttpUrlSplitA(const char* URL, LPSTR pszHostName, LPSTR pszUrlPath)
{
	BOOL bRet = FALSE;
	URL_COMPONENTS url_info = { 0 };
	RtlZeroMemory(&url_info, sizeof(url_info));

	url_info.dwStructSize = sizeof(url_info);

	url_info.dwHostNameLength = MAX_PATH - 1;
	url_info.lpszHostName = pszHostName;

	url_info.dwUrlPathLength = MAX_PATH - 1;
	url_info.lpszUrlPath = pszUrlPath;

	bRet = InternetCrackUrl(URL, 0, 0, &url_info);
	if (FALSE == bRet)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szHostName[1024] = { 0 };
	char szUrlPath[1024] = { 0 };

	BOOL flag = HttpUrlSplitA("http://www.xxx.com/index.html", szHostName, szUrlPath);

	if (flag == TRUE)
	{
		printf("输出主路径:%s \n", szHostName);
		printf("输出子路径:%s \n", szUrlPath);
	}

	system("pause");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运行后则会对http://www.xxx.com/index.html字符串进行路径切割,并输出主目录与子路径,如下图所示;

相对于使用原生API切割,自己实现也并不难,如下所示,通过_strnicmp判断字符串长度并切割特定的位置,实现对字符串的切割;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WinInet.lib")
#pragma comment(lib,"ws2_32")

using namespace std;

// 自己实现对URL路径的拆分
bool HttpUrlSplitB(const char* pszUrl)
{
	char szHost[256] = { 0 };
	char* ptr = (char*)pszUrl;

	// 判断开头是否为http:// 或者 https:// 如果不是则返回-1
	if (_strnicmp(ptr, "http://", 7) == 0)
	{
		ptr = ptr + 7;
	}
	else if (_strnicmp(ptr, "https://", 8) == 0)
	{
		ptr = ptr + 8;
	}
	else
	{
		return false;
	}

	int index = 0;
	while (index < 255 && *ptr && *ptr != '/')
	{
		szHost[index++] = *ptr++;
	}
	szHost[index] = '\0';
	printf("主域名: %s \n 路径: %s \n", szHost, ptr);
	return tru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BOOL flag = HttpUrlSplitB("http://www.xxx.com/index.html");

	system("pause");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实现HTTP访问

HTTP 通常基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HTTP的本质是建立在底层的Socket通信之上的一种应用层协议。

概述HTTP访问的过程:

  1. 建立TCP连接: HTTP通信首先需要建立TCP连接,通常默认使用TCP的80端口。在建立连接之前,客户端和服务器需要通过DNS解析获取对应的IP地址。
  2. 发送HTTP请求: 客户端通过Socket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请求包括请求方法(GET、POST等)、URL路径、HTTP协议版本等信息。同时,客户端可以附带一些请求头(Headers)和请求体(Body),具体内容根据请求的性质而定。
  3. 服务器处理请求: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HTTP请求后,根据请求的内容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取决于请求的方法,例如GET请求用于获取资源,POST请求用于提交数据等。服务器根据请求返回相应的HTTP响应。
  4. 发送HTTP响应: 服务器通过Socket向客户端发送HTTP响应,响应包括响应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响应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例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到资源,500表示服务器内部错误等。
  5. 关闭TCP连接: 一旦HTTP响应发送完毕,服务器关闭与客户端的TCP连接。客户端接收完响应后也可以关闭连接,或者继续发送其他请求。

整个HTTP访问的本质就是通过TCP连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HTTP请求和响应。Socket是负责实际数据传输的底层机制,而HTTP协议则定义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通信的规范。这种分层的设计使得不同的应用能够使用同一个底层的网络传输机制,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常实现HTTP访问与主机访问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主机应用的访问遵循的是服务端的封包规则,而对于Web来说则需要遵循HTTP特有的访问规则,在Socket正式接收数据之前需要实现一个请求规范,也就是HTTP头部。

HTTP头部(HTTP headers)是HTTP请求和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含了与请求或响应相关的信息。HTTP头部的格式通常是一个名值对(key-value pair)的集合,每个头部字段由一个字段名和一个字段值组成,它们以冒号分隔,例如:

HeaderName: HeaderValue
  • 1

HTTP头部通常以回车符(Carriage Return,\r)和换行符(Line Feed,\n)的组合(\r\n)结束,每个头部字段之间以\r\n分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HTTP头部字段及其示例:

  1. 通用头部(General Headers):
    • Cache-Control: no-cache
    • Date: Tue, 15 Nov 2022 08:12:31 GMT
    • Connection: keep-alive
  2. 请求头部(Request Headers):
    • Host: www.example.com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94.0.4606.71 Safari/537.36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
  3. 响应头部(Response 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 Content-Length: 12345
    • Server: Apache/2.4.41 (Unix)
  4. 实体头部(Entity Headers):
    • Content-Encoding: gzip
    • Last-Modified: Wed, 20 Oct 2022 12:00:00 GMT
    • Etag: "5f0a3e51-20"

HTTP头部的具体字段和含义可根据HTTP规范进行扩展,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添加自定义的头部字段。这些头部字段在HTTP通信中起到了传递元信息、控制缓存、指定内容类型等作用。在代码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如下所示的头部。

int ret = sprintf(context,
	"GET %s HTTP/1.1 \r\n"
	"Host: %s \r\n"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LyShark HttpGet 1.0 \r\n"
	"Accept-Type: */* \r\n"
	"Connection: Close \r\n\r\n",
	szSubPath, szURL);
  • 1
  • 2
  • 3
  • 4
  • 5
  • 6
  • 7

在这个HTTP GET请求的基本格式,它包含了一些必要的头部信息。让我们逐行解释:

  1. "GET %s HTTP/1.1 \r\n": 这表示使用HTTP协议的GET请求方式,%s会被替换为实际的URL路径,HTTP版本为1.1。
  2. "Host: %s \r\n": 这里设置了HTTP请求的Host头部,指定了服务器的主机名,%s会被替换为实际的主机名。
  3.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LyShark HttpGet 1.0 \r\n": 这是User-Agent头部,它标识了发送请求的用户代理(即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这里的字符串表示使用Mozilla浏览器5.0版本,运行在Windows NT 10.0操作系统上,LyShark HttpGet 1.0表示这个请求的自定义用户代理。
  4. "Accept-Type: */* \r\n": 这是Accept-Type头部,表示客户端可以接受任意类型的响应内容。
  5. "Connection: Close \r\n\r\n": Connection头部表示在完成请求后关闭连接,避免保持连接。\r\n\r\n表示头部结束,之后是可选的请求体。

综合起来,这个HTTP GET请求的目的是获取指定URL路径的资源,请求头部包含了一些必要的信息,例如主机名、用户代理等。这是一个基本的HTTP请求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添加或修改头部信息。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WinInet.lib")
#pragma comment(lib,"ws2_32")

using namespace std;

// 通过InternetCrackUrl函数实现切割
BOOL HttpUrlSplitA(const char* URL, LPSTR pszHostName, LPSTR pszUrlPath)
{
	BOOL bRet = FALSE;
	URL_COMPONENTS url_info = { 0 };
	RtlZeroMemory(&url_info, sizeof(url_info));

	url_info.dwStructSize = sizeof(url_info);

	url_info.dwHostNameLength = MAX_PATH - 1;
	url_info.lpszHostName = pszHostName;

	url_info.dwUrlPathLength = MAX_PATH - 1;
	url_info.lpszUrlPath = pszUrlPath;

	bRet = InternetCrackUrl(URL, 0, 0, &url_info);
	if (FALSE == bRet)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Get方式访问页面
char* Curl(const char* szURL, const char* szSubPath, const int port)
{
	WSADATA wsaData;
	WSAStartup(0x0202, &wsaData);

	char* context = new char[1024 * 8];
	int ret = sprintf(context,
		"GET %s HTTP/1.1 \r\n"
		"Host: %s \r\n"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LyShark HttpGet 1.0 \r\n"
		"Accept-Type: */* \r\n"
		"Connection: Close \r\n\r\n",
		szSubPath, szURL);

	SOCKADDR_IN addr;
	SOCKE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addr.sin_addr.S_un.S_addr = 0;
	addr.sin_port = htons(0);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ret = bind(sock, (const sockaddr*)&addr, sizeof(SOCKADDR_IN));
	hostent* local_addr = gethostbyname(szURL);

	if (local_addr)
	{
		ULONG ip = *(ULONG*)local_addr->h_addr_list[0];
		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p;
		addr.sin_port = htons(port);

		ret = connect(sock, (const sockaddr*)&addr, sizeof(SOCKADDR_IN));
		if (ret == NOERROR)
		{
			ret = send(sock, (const char*)context, (int)strlen(context), 0);
			do
			{
				ret = recv(sock, context, 8191, 0);
				if (ret <= 0)
				{
					break;
				}
				context[ret] = '\0';
				printf("\n%s\n\n", context);
			} while (TRUE);
		}
	}
	closesocket(sock);
	WSACleanup();
	return context;
}

// 访问指定页面
char* HttpGet(const char* szURL, const int port)
{
	char master_url[1024] = { 0 };
	char slave_url[1024] = { 0 };
	char* curl_context = nullptr;

	// 将完整路径切割为主路径与次路径
	BOOL ref = HttpUrlSplitA(szURL, master_url, slave_url);
	if (TRUE == ref)
	{
		// 获取所有网页内容
		curl_context = Curl(master_url, slave_url, port);
		return curl_context;
	}
	return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szBuffer = HttpGet("http://www.lyshark.com/index.html", 80);

	// printf("%s \n", szBuffer);
	
	system("pause");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运行上述代码则会自动请求http://www.lyshark.com/index.html路径的80端口,以获取返回参数信息,如下图所示;

实现HTTPS访问

HTTPS的访问与HTTP基本类似,同样是通过Socket访问端口,同样是发送特定的GET请求头,唯一的不同在于当链接被建立后,对于HTTPS来说多出一个TLS协商的过程,这是为了保护传输时的安全而增加的安全特定,为了能实现访问我们需要使用OpenSSL库对完成TLS的握手才行。

OpenSSL 是一个强大的开源软件库,提供了一系列的密码学工具和库函数,广泛用于网络安全应用的开发。它支持许多密码学协议和算法,包括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和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安全通信。

HTTPS握手过程是建立在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之上的。TLS是SSL(Secure Sockets Layer)的继任者,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保障通信安全。以下是HTTPS握手的基本流程:

  1. 客户端Hello: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ClientHello消息,其中包含支持的TLS版本、支持的加密算法、支持的压缩算法等信息。
  2. 服务器Hello:
    • 服务器从客户端提供的信息中选择一个合适的TLS版本和加密套件,并向客户端发送ServerHello消息,同时发送服务器证书。
  3. 认证:
    •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发送的证书是否有效,通常包括证书的颁发机构(CA)的签名验证。客户端还可以验证证书中包含的域名是否匹配正在连接的域名。
  4. 密钥交换:
    • 客户端生成一个随机值,使用服务器的公钥加密该随机值,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得到客户端生成的随机值。这两个随机值将用于生成对话密钥。
  5. 对话密钥的生成:
    • 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客户端生成的随机值、服务器生成的随机值以及前面协商的算法,通过一系列协商步骤生成对话密钥。
  6. 加密通信:
    • 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生成的对话密钥对通信进行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整个握手过程确保了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密钥的安全协商以及通信内容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握手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协商得到的对话密钥进行加密通信,从而实现了安全的HTTPS连接。

如下所示代码以演示访问必应为例,需要获取必应的IP地址,以及在GET请求中更改访问域名为BING;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pragma comment(lib,"libssl.lib")
#pragma comment(lib,"libcrypto.lib")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wchar_t* GetWC(const char* c)
{
	const size_t cSize = strlen(c) + 1;
	wchar_t* wc = new wchar_t[cSize];
	mbstowcs(wc, c, cSize);
	return wc;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ock;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

	if (WSAStartup(MAKEWORD(2, 0), &WSAData) != SOCKET_ERROR)
	{
		ClientAddr.sin_family = AF_INET;
		ClientAddr.sin_port = htons(443);
		Client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202.89.233.101");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nt Ret = connect(sock, (LP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if (Ret == 0)
		{
		}
	}

	// 初始化OpenSSL库 创建SSL会话环境等
	SSL_CTX* pctxSSL = SSL_CTX_new(TLSv1_2_client_method());
	if (pctxSSL == NULL)
	{
		return -1;
	}
	SSL* psslSSL = SSL_new(pctxSSL);
	if (psslSSL == NULL)
	{
		return -1;
	}
	SSL_set_fd(psslSSL, sock);
	INT iErrorConnect = SSL_connect(psslSSL);
	if (iErrorConnect < 0)
	{
		return -1;
	}
	std::wcout << "SLL ID: " << SSL_get_cipher(psslSSL) << std::endl;

	// 发包
	std::string strWrite =
		"GET https://cn.bing.com/ HTTP/1.1\r\n"
		"Host: cn.bing.com\r\n"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74.0) Gecko/20100101 Firefox/74.0 \r\n"
		"Accept-Type: */* \r\n"
		"Connection: close\r\n\r\n";

	INT iErrorWrite = SSL_write(psslSSL, strWrite.c_str(), strWrite.length()) < 0;
	if (iErrorWrite < 0)
	{
		return -1;
	}

	// 收包并输出
	LPSTR lpszRead = new CHAR[8192];
	INT iLength = 1;
	while (iLength >= 1)
	{
		iLength = SSL_read(psslSSL, lpszRead, 8192 - 1);
		if (iLength < 0)
		{
			std::wcout << "Error SSL_read" << std::endl;
			delete[] lpszRead;
			return -1;
		}
		lpszRead[iLength] = TEXT('\0');
		std::wcout << GetWC(lpszRead);
	}
	delete[] lpszRead;

	closesocket(sock);
	WSACleanup();

	system("pause");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成勋运行后将会对必应发起https访问,并获取返回值信息,如下图所示;

U盘在我们日常办公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都习惯在里面存放大量重要的文件和数据,以预防电脑出现系统崩溃等问题导致文件丢失。但是U盘里面的文件也不是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一旦不慎删除里面的文件,我们就需要寻找合适的U盘数据恢复妙招,将丢失的U盘文件找回。

U盘数据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U盘数据删除如何恢复?阅读这篇文章,你将收获5个U盘数据恢复妙招,遇上U盘文件误删也不会再手足无措了。

U盘数据恢复妙招1:检查文件的隐藏项目是否被恶意开启

如果不是因为误删,U盘里突然出现一部分文件消失的情况,U盘数据怎么恢复?这时候可以选择先去检查U盘里文件资源管理器的文件【隐藏的项目】是否被开启。

如果U盘在之前有被病毒感染,有些病毒会恶意将文件隐藏起来,即使病毒被消除了也需要用户自行重新开启该功能,将隐藏的文件恢复回来。

在进行U盘数据恢复之前,检查文件的隐藏项目操作如下:

在【此电脑】打开已经与电脑连接的U盘,然后在上方选择【查看】,点击【显示】,最后就能看见【隐藏的项目】。

U盘数据恢复妙招2:使用磁盘检查功能修复U盘

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检查】功能去将发生文件系统错误的U盘尝试修复。U盘怎么恢复数据?通过该功能,用户能够检查出U盘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修复,为后续的U盘数据恢复工作减少了不少阻力。使用该功能的方法如下:

第1步: 在【此电脑】里选中目标U盘,按下鼠标右键;

第2步: 选择【属性】,在上方点击【工具】,最后在上方的查错页面点击【检查】。

U盘数据恢复妙招3:使用360安全卫士里的文件修复工具

如果用户的电脑里已经拥有了360安全卫士这款软件,那么可以选择使用这款软件里面的【文件恢复】工具,实现U盘数据恢复。U盘数据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下面是使用360安全卫士里的文件恢复功能的操作指导:

步骤1: 打开软件,进入软件的首页点击【功能大全】,然后在左边选择【数据】,点击【文件恢复】打开工具;

步骤2: 在左上方选择需要扫描的位置,点击【开始扫描】;

步骤3: 在指定位置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点击【恢复选中的文件】。

U盘数据恢复妙招4:使用数据 蛙恢复专家还原U盘文件

如果觉得使用360安全卫士里面的文件恢复工具不能精准地选择自己需要恢复的文件,U盘数据怎么恢复?用户可以选择更为专业的电脑数据恢复软件。如果是刚接触电脑数据恢复的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用户友好的电脑数据恢复软件,如数据 蛙恢复专家。

数据 蛙恢复专家是一款适合大部分电脑用户的软件,它在操作设计下尽可能做到简约大方,让更多电脑用户能够轻松使用它进行U盘数据恢复。它拥有先进强大的扫描技术,能够将文件的原信息扫描出来,用户甚至可以通过文件的原命名在软件中找回它,实现精准个性化文件恢复。

有了数据 蛙恢复专家,U盘数据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下面是该软件的使用教程:

步骤1: 在软件的主页面上选择好扫描的文件类型和U盘,点击【扫描】;

步骤2: 等待软件扫描结束后,选择自己需要恢复的文件,然后点击【导出】;

步骤3: 点击【导出】后,就会弹出【浏览文件夹】,在上面选择自己恢复文件的新存放位置,只要不是U盘即可;

U盘数据恢复妙招5:尝试在电脑找到丢失U盘文件的备份

我们还有一个更加保守的方式去实现U盘数据恢复,就是在电脑里尝试找到丢失文件的备份。U盘数据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尝试在电脑硬盘里面找到【临时文件夹】,在文件夹里可以尝试找到误删文件的备份,实现U盘数据恢复。

最后提醒朋友们,在进行U盘数据恢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速度,没有哪个数据恢复方法是百分百成功的,在丢失文件后及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据恢复,能够大大增加恢复成功的概率。U盘数据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如果想要更为快捷地进行U盘数据恢复,推荐大家直接使用数据 蛙恢复专家,能够帮助大家以一个轻松的方式实践U盘数据恢复。

往期推荐:

U盘文件丢失怎么办?汇总5款好用u盘数据恢复软件

电脑文件误删除如何恢复?5个实用方案详细解析

png转webp,两种方法,快速转换

注:本文转载自blog.csdn.net的微软技术分享的文章"https://blog.csdn.net/lyshark_csdn/article/details/13466765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博客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和回复 注册

/ 登录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回复评论:

分类栏目

后端 (14832) 前端 (14280) 移动开发 (3760) 编程语言 (3851) Java (3904) Python (3298) 人工智能 (10119) AIGC (2810) 大数据 (3499) 数据库 (3945) 数据结构与算法 (3757) 音视频 (2669) 云原生 (3145) 云平台 (2965) 前沿技术 (2993) 开源 (2160) 小程序 (2860) 运维 (2533) 服务器 (2698) 操作系统 (2325) 硬件开发 (2492) 嵌入式 (2955) 微软技术 (2769) 软件工程 (2056) 测试 (2865) 网络空间安全 (2948) 网络与通信 (2797) 用户体验设计 (2592) 学习和成长 (2593) 搜索 (2744) 开发工具 (7108) 游戏 (2829) HarmonyOS (2935) 区块链 (2782) 数学 (3112) 3C硬件 (2759) 资讯 (2909) Android (4709) iOS (1850) 代码人生 (3043) 阅读 (2841)

热门文章

101
推荐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4 蚁人论坛 (iY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