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源由
随着科技发展,专业度的提升,长工作流程通常无法一个或者简单几个人独立完成。
因此,对于团队协作&沟通,以及专业化的工作接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个人的经历角度而言,国内在专业化工作协作上,通常是比较差的,如果能做的好一点的基本上就长大了。
为此,根据个人的经验整理下关于工作流和交付件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各位高人也能百忙之中,抽空多多指导!
2. 现象
现象:
- 【管理】项目耗时周期长:呈现“拨一拨动一动”推进困局
- 【技术】工作任务松散、琐事多、完成度差
- 【技术】产品问题多:呈现良率低、直通率低;报告概率性、偶发性问题;甚至出现“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的情况
- 【管理】整个团队技术无一人能够清楚的说明问题原因,准确定位问题Root Cause
- 【技术】售后技术支持响应慢,分析无果而终
- 【管理】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竞争力差:配套资料(规格、运维)短缺
- 【技术】产品规划缺乏动力(无市场推动),规划的产品不符市场或者出现大面积功能删减
注:以下就先拍脑袋罗列一些,等后续有空继续补充和完善,希望大家能多参与讨论!
3. 分析
前面讨论了不少问题,罗列了一些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毛病"导致了这些问题?
公司:
为啥公司有个部门叫“人事”,简单的说就是人和事,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人事也是大学问,总的来说公司其实就是人和事组成的。
- 人
五湖四海,不管如何,招聘的时候都是学历证书的。
那么学历证书代表什么?代表基本筛选合格【国家教育层面】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个例,从通常角度来说,首先要认可这点,否则公司也就没法开了。
- 事
公司就是为了一件事,将所有的人召集起来做。
所以,如果这个事成了,大家都皆大欢喜;若不顺利,肯定会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如果这件事从源头上就是不可能的,那就成了大家进来去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提问:
- “人”会导致上述问题嘛?
- “事”会导致上述问题嘛?
- “人”和“事”合在一起才导致的上述问题嘛?
我认为这上面三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逻辑问题,如果无法分析这三个问题,显然就解决不了上述现象。
思路 :
寻找Root Cause的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方法论。换句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非经验论,而是方法论。
注:这个可能有点抽象,而且表达上可能也未必准确。因此,希望通过更多的讨论来更好的表达或者深化对这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有一些话题和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思考:
定位:
从公司的角度,每个岗位所需要用到人的能力都可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是以下能力的组合:
- 智力能力,包括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创造力等。
- 情感能力,包括情绪认知、情绪管理、同理心等。
- 社交能力,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管理、团队合作等。
- 运动能力,包括身体协调、灵活性、力量、耐力等。
- 手工技能,包括制作、修复、操纵工具和物品的能力。
- 艺术表现能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形式的创造性表达。
- 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技能、编程能力、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等。
- 生存技能,包括野外生存、自我保护、基本医疗知识等。
- 领导能力,包括领导团队、决策能力、激励他人等。
- 学习和适应能力,适应不同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只要人具备的能力能够胜任所任职的岗位,那么人就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如意,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人无完人。
注:这是非常重要的假设前提,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后面话题就比较容易讨论了。否则,就没完没了了。关于这点重要假设,可以来讨论,也欢迎各位来喷,因为现实确实这点上就已经出问题了。
好了,上面这点我们不做展开,通常在相对正常的情况下,上面假设是能够满足的,也只有这种情况下,才有后面“关于工作流&交付件讨论”。
既然已经认可了“人”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事”的问题。
4. “事”的讨论
将“事”作为一个方法论分析的对象,要完成一件事,应该如何去做?
回到我们常用的分析思路:5Ws + 1H
- Who is it about?
- What happened?
- When did it take place?
- Where did it take place?
- Why did it happen?
- How did it happen?
上面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我们找一个具体的“事”:领导从杭州A公司出差去深圳B公司?这个任务安排给了秘书,此时,任务正式Kickoff。
4.1 工作流&交付件
秘书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 收集信息:交付件-出差任务信息表
了解出差的目的、日期、地点和预算限制。
获取出差人员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护照信息等。
- 预订交通和住宿:交付件-机票/火车票等、酒店预定回执等
预订机票或其他交通工具,并确保符合出差时间和预算要求。
预订适当的住宿,考虑到地点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预算。
- 办理签证和文件:交付件-签证、工作资料等
如有必要,协助出差人员办理签证或其他入境手续。
准备出差所需的文件和资料,例如行程安排、工作文件等。
- 安排行程:交付件-行程表
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会议安排、活动安排、交通安排等。
考虑到出差人员的个人偏好和需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活动安排。
- 准备报销和费用预算:交付件-报销单
根据预算要求,制定出差费用预算,并确保所有费用符合规定。
提供必要的报销表格和文件,协助出差人员完成费用报销。
- 提供支持和沟通:交付件-注意事项、联系方式等
在出差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解答出差人员可能有的疑问和问题。
在出差期间保持与出差人员的沟通,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
- 跟进和总结:交付件-出差报告、意见&建议 归档
在出差结束后,跟进费用报销和相关事宜,确保所有事务顺利完成。
总结出差经验,收集反馈意见,为未来的出差安排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4.2 涉及人员
围绕这件“事”,会有其他部门人员的参与,因此,事件主线上要输出其他部门对接的交付件:
- 对接出差人员(输出):机票/火车票等、酒店预定回执、签证、工作资料、行程表、注意事项、联系方式
- 对接出差人员(输入):出差报告、出差意见&建议、
- 对接财务人员(输出):报销单
- 对接本部门(输出):出差任务信息表、归档
注:电子流系统,可能会在权签上使得所有行为更加符合规范章程,确保出差的必要性得到审核。
4.3 逻辑问题
上述流程和交付件能够被准确的执行,那么出差这件“事”就是OK的。同时,可以降低出纰漏的概率。
反之,如果未按照上述流程和交付件执行,未必这件“事”不OK。从概率的角度,容易出现意外,出纰漏概率会增加。
结合单缝衍射实验和微观概率&宏观准确性,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当每个步骤被严格执行,并检测,从宏观角度会更可控;此时,不受个体影响。
- 当没有步骤,不进行步骤检查,从宏观角度将会出现概率结果;此时概率受到个体影响。
从西方企业管理主要精髓上看,也是注重了:工作标准化分解、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明确目标、结果导向。
5. 总结
其实,没什么可总结的。不过总该有个章程,有那么一段,来对所讨论的问题做一个回顾和整理。
总的来说,工作流&交付件对于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若不能很好的进行这些关键资料(生产资料)的产出,事情就会大概率的出现纰漏,当量变到质变时,问题就严重了。
因此,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认识到团队配合协作的重要性,而重中之重就是工作流&交付件。
注:以上是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金钱和时间才是王道。
6. 补充资料
6.1 微观概率&宏观准确性
物理学涵盖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研究。微观物理学关注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的行为,而宏观物理学则关注大规模系统(如物体的运动、热力学系统)的行为。
- 微观概率:
- 在微观层面,物理学涉及到量子力学,其中概率概念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根据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描述,粒子的位置、动量等物理量往往以概率分布的形式出现。这意味着我们通常只能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概率,而不是确定的轨迹或状态。
- 微观物理学中的概率描述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测量或理论不够准确,而是因为量子系统的本质决定了它们的行为是随机的。因此,微观概率在描述单个微粒行为时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统计大量微粒的行为,我们可以观察到统计规律性和确定性的现象。
- 宏观准确性:
- 在宏观物理学中,尽管我们也面对不确定性,但通常更多地依赖于统计规律性和确定性。例如,牛顿力学描述了大多数日常物体的运动,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提供了非常准确的结果。
- 在宏观尺度上,虽然也存在微观粒子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由于大量微观粒子的统计效应,宏观系统的行为通常表现出更为确定和可预测的特征。因此,在描述宏观物理现象时,我们可以更多地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
6.2 单缝衍射实验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通过一个狭缝后的衍射现象。这个实验在量子力学中也可以用来说明观察的影响。在这里,我将简要解释每次测量和不测量两种情况下的结果:
- 每次测量:
如果我们在光通过狭缝之后对它进行测量(例如测量光子的位置),那么结果会显示光子确实通过了狭缝,并且在屏幕上形成了一个亮斑。这种情况下,我们观察到的是经典物理学所预言的粒子行为。
- 不测量:
如果我们不对光进行测量,而只是让它通过狭缝后直接打在屏幕上,结果会形成干涉条纹,而不是单个亮斑。这些条纹显示了光的波动性质,表现为波的干涉现象。
量子力学解释这种现象是,光子在通过狭缝后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以波的形式传播并在屏幕上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这表明,即使单个光子被发射,它也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因此,每次测量和不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测量会导致光子表现出经典的粒子性质,而不测量则会显示出光的波动性质,表现为干涉条纹的形成。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观察对量子系统行为的影响。
6.3 西方企业管理精髓思想
西方企业管理思想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但其中一些精髓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核心概念包括工作分析、工作分工、标准化、奖励激励等。
人类关系学派(Human Relations School):
基于埃尔顿·梅奥等人的研究,强调关注员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该思想提倡重视员工的社会关系、参与感和自我实现,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管理者行为学派(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
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强调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结果导向的管理。该方法要求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设定目标,并根据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
系统管理学派(Systems Management):
强调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注重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整体效能。该思想强调系统的相互作用、反馈循环和目标的一致性。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强调持续改进、客户满意度和员工参与。TQM的核心原则包括客户导向、持续改进、员工参与、过程管理等。
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强调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的制定。该思想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包括市场分析、竞争策略、资源配置等。
领导力发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
强调培养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愿景塑造、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这些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应用,但它们的精髓在于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帮助组织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绩效、适应变化和实现长期发展。
评论记录:
回复评论: